游客
题文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的                 的特点。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赏析】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B.

“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C.

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D.

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2)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

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料夹

资料一:

[甲]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

[丙]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资料三:

公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

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

资料四: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

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一蓑烟雨平生(《定风波》)

亦不尽(资料一·乙)

与田父野老相溪谷之间(资料三)

诸人并(资料四)

(2)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B.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C.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D.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资料二)

(4)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

(6)苏轼在风雨中“吟啸”,谢安在风浪中“吟啸”。他们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古诗阅读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C.

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的迷茫与哀痛。

D.

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


(2)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