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的 、 的特点。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 居士。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作“塞土”。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诗歌赏析。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
B.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
C.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
D.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