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本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4个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 (2) (3) (4) 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打比方,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选出下边任意一个句子,指出它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个句子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____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表演”在文中的含义是 。
(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对文中画直线部分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4)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①
②
(5)文末画曲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
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
①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② ③
(2)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4)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妇女中,缺乏维生素D的人的体质指数平均要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妇女高3.4.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较为敏感,而且与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其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体质指数的划分是:正常范围为18.5~24.9.小于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大于或等于25为超重,肥胖前状态是25~29.9,一级肥胖30~34.9,二级肥胖35~39.9,三级肥胖≥40.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它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肥胖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摘自《百科知识》2017年04A期,有修改)
【材料二】
人体90%的维生素D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另外10%来源于食物。通过食物摄入的维生素D分为两类,来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D3.天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就会变成维生素D3.但是这种维生素D3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两次活化后才变成活性维生素D.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要经过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D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因此如果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你就要有意识的吃以下几种食物: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鱼或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红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维生素D;3.鸡蛋:鸡蛋的蛋黄部分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D含量较多,猪肝、羊肝等次之;5.菇类:植物类维生素D中菇类含量最丰富,如果食用前给蘑菇照一下太阳,维生素D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骼和牙齿等方面的疾病。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正常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5﹣15微克的维生素D.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需求量应翻倍。
(摘自石星亮《什么是维生素D》,有修改)
【材料三】
下面是中学生王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一)生活习惯
上午7:40﹣12:20,上5节课,课间较少出教室。
中午12:20﹣13:00,用午餐;13:00﹣14:30,在教室休息。
下午14:30﹣17:45,上4节课,课间几乎都在教室做作业。
晚上18:30﹣21:10,上晚自习;22:30 熄灯休息。
周末及寒暑假:不喜欢出门,除了上补习班,基本都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
(二)饮食习惯
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和鸡蛋(不喜欢吃蛋黄)
中餐和晚餐:主要是米饭、猪肉、牛肉和蔬菜。
(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给成人的“肥胖”下定义。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一”,请在下面这幅“维生素D控制肥胖流程图”中的标序号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哪些方面的疾病?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王鹏是否有可能患肥胖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风景
李小云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一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的,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那两个人走近了,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子个,那矮个子也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竟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的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脑海。
⑧“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身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进了他们。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好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己,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选自“江山文学网”,有修改)
(1)第④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写出他们的“争执”的内容。
(2)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4)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
(5)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B.“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 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 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 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 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 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 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 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象里,这个心理图象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 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 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 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 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 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 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 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 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 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 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2】
|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
|
|
6:40﹣﹣﹣7:00 |
起床 |
|
7:00﹣﹣﹣7:10 |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
|
7:10﹣﹣﹣7:30 |
早餐 |
|
7:30﹣﹣﹣7:50 |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
|
7:50﹣﹣﹣12:00 |
上课 |
|
12:10﹣﹣﹣12:20 |
学习英语语法 |
|
12:20﹣﹣﹣12:40 |
午餐 |
|
12:40﹣﹣﹣12:50 |
背诵一首古诗 |
|
12:50﹣﹣﹣14:00 |
午休 |
|
14:00﹣﹣﹣14:20 |
阅读名著片段 |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4)老师要求背通《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