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注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飐,风吹使颤动。开篇三句,以 (填意象)描绘出一派 图,令人迷醉。
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那么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游湖上
徐俯(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蘸”字用得特别巧妙,试分析其艺术效果。
(2)本诗写了作者游湖的见闻,试结合后两句具体分析作者游湖的感情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⑴有人说,此词首句为“一篇之旨”,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⑵“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效果?
⑶在古代,骚人墨客酷爱用颜色词来写景状物、寄托情思,请结合全词,赏析结句“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甩东坡韵[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请简析“秋雨一何碧”两句写景的作用。
(2)“苹洲外”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2)请结合诗句,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径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②阳月:农历十月
(1)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诗的首联、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