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
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
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 |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大王来何操 |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 D.夫晋,何厌之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B.其皆出于此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不赂者以赂者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D.其势弱于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吾得兄事之 |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