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 , , , ,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 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 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 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④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⑥ 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④②①③⑤⑥ | B.②④①⑤③⑥ | C.④②③①⑥⑤ | D.④①②⑤③⑥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惋惜宛如委婉扼腕 |
B.铁锹悄悄敲打雪橇 |
C.沟通勾当篝火佝偻 |
D.点缀拾掇辍学啜泣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刻画了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悲剧命运的逼迫下,走投无路的一生。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一样地把她往死地里赶,都是把她推向死亡的一只只手。 |
B.《项链》构思精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马蒂尔德发现项链是赝品,读者感到十分意外。情节发展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借项链时女友表现得相当大方,还项链时女友甚至没有打开盒子看等伏笔就可以看出来。 |
C.《扬州慢》大量化用李商隐的词句,是因为李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描写当时繁荣景象的诗。姜夔身处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空城,联想到昔日繁盛,抚今思昔,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以及收复失地的愿望。 |
D.《说数》的作者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他借用佛家的话说明零的原型;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用诗来表现圆周率、零的特点,全文充满乐趣,富于美感。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怀古》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下阕怀周瑜,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诗人面对早生的华发,自斟自饮,悲伤无法释怀。 |
B.《书愤》运用对比的手法,从立志报国的早年写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充满悲愤和无奈,于是决心归隐山林。 |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辛弃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词语言风格明快晓畅,通俗易懂。 |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不仅使诗歌具有音韵美,更增强了环境的凄清气氛,加强了凄惨、忧伤的情感。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引”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近体诗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格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
B.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词则有豪放、婉约之别,前者代表人物有苏东坡、辛弃疾、柳永、姜夔等,后者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李煜等。 |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豪放词派。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被贬儋州时所作。 |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是一首为歌女所写的抒情诗。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是我们以往经常看到的事实
②因此必须呈现出一种立体构架
③没有这个构架,人们的密集会产生反面效应
④城市文明以密集的人群为前提
⑤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秩序的操作
⑥一层一层地分列出社会文化价值等级
A.④②⑥⑤③① | B.①⑤③⑥②④ |
C.④①②⑤③⑥ | D.①④②③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