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6分)下图表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效果。请回答:
(1)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可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______(增大/不变/减小),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兴奋/抑制)。
(2)由图2可知,某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使用时,可阻断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___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3)γ-氨基丁酸与某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控制丙中蛋白质的序列,据此可利用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酶和酶。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某废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偏大、偏小)。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用紫外光照射,既可以获得抗紫外线的突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由此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则青霉素起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起和作用。
(2)若将大肠肝菌的抗紫外线基因转到水稻体内,并培育出纯种个体,如何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
方法:。
结果和结论:
①。
②。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上述杂交实验表明,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纯种个体在全部F2中大约占_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__倍体。
甲的细胞可产生抗体,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
(1)从细胞结构看,甲和乙的细胞都属于细胞;从图中看,与叶肉细胞相比,甲和乙的细胞都没有的细胞器是。
(2)甲的细胞可以由分化而来;线粒体在抗体合成与分泌全过程的作用是。
(3)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场所是,产生CO2的场所是。(写出数字符号及结构名称)
(4)甲的细胞代谢速率较快,从其结构方面找出两条可能的原因: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