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 |
降水量 |
116 |
105 |
55.5 |
49.2 |
50.2 |
25.4 |
63.8 |
85.9 |
99.6 |
222 |
343 |
365 |
月均温 |
26.1 |
26.9 |
28 |
29.4 |
30.5 |
30.6 |
30.1 |
29.9 |
29.6 |
28.2 |
26.7 |
26.1 |
|
乙 |
降水量 |
58.2 |
72.7 |
128 |
245.6 |
392.4 |
184.9 |
121.9 |
119.5 |
245.4 |
365.4 |
414.4 |
175.3 |
月均温 |
26.6 |
26.9 |
27.7 |
28.2 |
28.3 |
27.9 |
27.6 |
27.6 |
27.5 |
27 |
26.7 |
26.6 |
对甲、乙两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夏半年受海洋影响大 |
B.甲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 |
C.乙地冬半年受海洋影响大 |
D.乙地的年降水量多于甲地 |
下列选项中,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特点与乙地最相似的是( )
A.孟买 | B.新加坡 |
C.伦敦 | D.罗马 |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A.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半年 |
B.②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
C.①河冬半年易出现凌汛现象 |
D.流速①河较②河慢 |
下图为某类企业发展的三个时期在甲、乙两地生产和消费的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有关该类企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Ⅰ时期,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 |
B.在Ⅱ时期,甲地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
C.乙地区经济较甲地区发达 |
D.该类企业经历了产业转移的过程 |
该类企业最可能是
A.印刷企业 | B.化工企业 | C.电子企业 | D.食品加工企业 |
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广东省常住人口达到104303132,占全国人口比重在过去十年中上升了1.16%,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而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比重下降了0.29%,居第三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导致上述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部崛起后不需要更多的人口 | B.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
C.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 | D.广东接受大量外籍人口 |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养老费用增加 | B.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
C.人口增长迅速 | D.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
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弧线b为晨昏线,a、b弧线相交于A、B两点,D、C两点分别为a、b弧线上劣弧AB的中点,N为极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当C点与N点重合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尼罗河正值汛期 | B.南极的中山站正值科考最佳季节 |
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 | D.喜马拉雅山的雪线最高 |
当D点所在的经线为60°E,C点与D点重合,且与N之间的距离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120°W) |
B.北京时间可能是6月23日4时 |
C.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等于0° |
D.D地的昼长不等于0小时 |
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大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周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 B.5月 | C.7月 | D.11月 |
关于该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最有利于农作物糖分含量提升的一天是星期一 |
B.最有可能是阴雨天气的一天是星期五 |
C.周三和周四两天受冷锋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
D.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最高气温均出现在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之后 |
图1为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1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 B.降水偏少 | C.乳牛大量繁殖 | D.鲜草供应偏多 |
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A.雨量的多少 | B.奶牛的数量 | C.地形的种类 | D.市场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