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 。
(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犯下哪些侵略罪行?试举三例说明。
(3)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你可以从哪些途径、地方,收集哪些史料来驳斥他们的谬论,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呢?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据罗伯特·艾伦《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80万吨,1900 年增长至2000万吨。
材料三:
材料四: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王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出现的情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一发明有关?在这一发明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业有什么重大发明?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什么阶段过渡?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一成果首次运用于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表格反映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淡淡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是什么事件?有人说,1500年前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你说明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该死的联盟体系”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写出材料三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一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4)材料四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什么政策?据材料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
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但是,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本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设计方面的文献名称是什么?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英美两国政体的确立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显著特征。它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3) 材料三中罗斯福谈到的“恐惧”是指什么?罗斯福为克服“恐惧”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新政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了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
(2)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一次与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名称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 “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制度?该制度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以后确定的?
(2)材料二中涉及“美利坚”的革命战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那个国家?在革命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法律文献?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的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