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老百姓使用的东西有不少带有“洋”字。如洋油——点灯用的煤油;洋钉——钉木板用的铁钉;洋伞——外国制造的布伞……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洋货”泛滥的现象?
。
(2)下侧物品在当时的名称是 。
中华火柴公司的这种火柴盒,虽然外观粗糙,但特色鲜明,它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
(3)中华火柴公司为什么要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
。
中华火柴公司成立后,中华火柴畅销中国半壁江山,打破了外国火柴一统中国的局面,赢得了“火柴大王”的美称。当时有人戏称:中华火柴公司缚住了“凤凰”(瑞典火柴的品牌)的翅膀,捆住了“猴子”(日本火柴的品牌)的四脚。
(4)依据材料,说一说中华火柴公司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做出的贡献。
。
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 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
(4)材料三记载的是什么制度?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崛起篇】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1)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哪一事件揭开了它的序幕?
(2)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其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 “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疫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3)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使欧洲“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的会议是什么?
【复兴篇】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4)根据材料,90年代欧洲联合的表现是什么? 这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从欧洲的兴衰沉浮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分析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是什么?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哪个军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材料三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2分)
材料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4)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在人类历史艰难行进的过程中,总有几页与战争相伴。仔细观察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大幕。1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人世界。阅读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回答问题。(7分)
探索篇
材料一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材料二戊戌变法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它是推动了民族的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材料四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3分)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1分)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3)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 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
感悟篇
(4)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之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