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
|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
|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
| D.仁——存天理,灭人欲 |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C.“经世致用” | D.“工商皆本”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
|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A.董仲舒《春秋繁露》 |
| B.顾炎武《日知录》 |
|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李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