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
|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真诚合作,抗日民主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由此可以看出
| A.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多党派的联合政权 |
| B.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缺少监督机制 |
| C.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最高权力机关 |
| D.边区参议会的存在削弱了抗日民主力量 |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
植茶面积(万亩) |
产量(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 1837 |
521 |
260.5 |
200 |
60.5 |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 1886 |
934.9 |
567.46 |
205 |
362.46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民族工业发展带动人民消费水平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
|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
|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
|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 |
| 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记•田齐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之士复盛。”这说明当时“士阶层”的主要作用是
| 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 | 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 |
| 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 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