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节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几大设施建设”。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 。 两关:C: 、D: 。(4分)
(2)材料一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
(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6)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材料二:
材料三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屈辱和约,深深刺伤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材料四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二战后的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70年代初人均工业产值,联邦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成员国,它走上了通过振兴欧洲进而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世界史纲》
请回答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领 域 |
成就 |
古典音乐 |
德国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
技术变革 |
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成功。 |
(2)请分别写出图一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按顺序写字母)。图二反映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什么暴行?
(3)材料三中的“屈辱和约”和“下一次战争”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中德国总理的“一跪”代表德国对战争怎样的态度?今天的德国借助欧洲哪一组织进一步实现其强国之路。
(5)德国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1分)
“民主”是无数先贤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1)古今中许多外忧国忧民的先贤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伏尔泰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
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请回答: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请回答:
①左侧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
②依据右侧材料指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
上海被称“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近代屈辱】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当代复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战后,清政府被迫与该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类别 |
郑和 |
哥伦布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次数 |
7次 |
4次 |
人数 |
2.7万-2.8万人 |
1000-1500人 |
船只 |
100多艘 |
17艘 |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教网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各国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从此愈演愈烈。……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愈益增长……。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渴望谋取政治地位,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3)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你认为哪个更大?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