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王奇生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引入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他把《新青年》杂志的文章录入电脑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他发现,该杂志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总计发表各类文章1529篇,其中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了一点,也不过十五六篇。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 A.民主与科学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
| B.信息技术的运动颠覆了传统史学的研究模式 |
| C.现代信息技术的运动使历史研究更加精确 |
| D.历史创造者成为研究参与者 |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
| C.频繁改革的结果 |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
|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
|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
|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 |
“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法是()
| A.世官职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 A.汉唐 | B.唐宋 | C.宋元 | D.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