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材料四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源于极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全世界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草原西部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及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手段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征?
(3)由材料二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
(4)材料三中的“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93年法国和俄国结为同盟,面对这一腹背受敌的地缘政治现实,德国仍然固执的转向“世界政策”并发展大海军,以获得“阳光下的地盘”。因此,英国主动向德国靠拢并进行了三次同盟谈判都失败了。
材料二 数百年的商业积累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最终进入“帝国时代”,这意味着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1)“阳光下的地盘”是指什么?英国同德国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
(2)怎样理解“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材料三、“凡——华”体系播下了更多纷争的种子,它从诞生那一日起,就注定它是短命的,并要孕育一场更为惨烈的世界战争。
(3)为什么会有这种断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一、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的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
—— 王淼《民国初年上海滩剪辫趣闻》
材料二、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拖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了!”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默然。—— 肖炜 《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
(1)“福字敢死队”剪辫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辜鸿铭说“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了”?后来“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如何剪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