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这表明
A.袁世凯上台在程序上合法 | B.革命党人让出胜利果实 |
C.袁世凯衷心拥护民主共和 | D.参议院为袁世凯所控制 |
(2015年北京卷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2015年海南卷历史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 B.贪污腐化成风 |
C.军费开支巨大 |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
(2015年江苏卷历史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
进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1915 |
2097.34 |
9 |
3.30 |
1916 |
2062.07 |
4 |
1.42 |
1917 |
1559.43 |
8 |
5.47 |
1918 |
1334.08 |
3 |
0.66 |
1920 |
848.43 |
23 |
9.67 |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5年浙江卷文综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