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早晨,巨人躺在床上,被一阵迷人的乐曲惊醒了。这乐曲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起初他还以为是皇家乐队从门前经过呢。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小朱顶雀在窗外歌唱。婉转的歌声在巨人的耳边回荡,他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因为在他的花园里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儿的歌唱了。冰雹闻声停住了狂乱的舞步,北风也止住了咆哮。一阵清香透过敞开的窗户扑进巨人的鼻中。
“春天总算来啦!”巨人说着便从床上跳下来,伸出脑袋向窗外张望。
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了更美妙的景象:围墙上挖了一个小洞,一群孩子从洞口爬了进来,他们攀上花园的果树,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桃树看见孩子们终于又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因此用鲜艳的花朵把自己打扮起来,伸出肥枝嫩杈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方轻悠悠的摆动。鸟儿们欢快的跳啊唱啊,朵朵鲜花纷纷从绿油油的草丛里探出头来尽情的欢笑。多么迷人的景象啊!可是,花园里仍然有一个角落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边远的角落。一个小孩站在那儿。他太小了,怎么也够不着树枝,只好徘徊在树旁,伤心地哭泣着。那棵可怜的树上仍旧是一片白雪冰霜,北风还在树梢上空呼啸。小树着急地说:“快爬上来呀!孩子。”说着他把树枝低垂下来,几乎贴近地面。可是孩子太小了,还是上不去。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4)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听-( ) 狂躁-( ) 尽兴-(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咆哮:
感慨:
徘徊:
(3)巨人的花园里里,又呈现春天的景象,原因是
A、孩子们带来的
B、巨人自己把春天引来的
(4)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是
A、反问 B、设问 C、拟人
课内阅读。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找地下的矿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1)第一个自然段中的问句是一个 ( )
A.一般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2)文中画“”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来&源:中^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3) 请概括出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阅读理解。
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当然,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一般说来,一个人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能增强自己的才干。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在飞速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中心内容。
(2)我们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们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3)用“……越……越……越……”的句式写一段话
课外阅读。
狐狸和山羊
一只狐狸掉到了一口深井里,像监牢里的囚犯一样,没有办法逃出来。恰好有一只渴极了的山羊,走到这井边来饮水。山羊看见狐狸在井里,就问他井水味道如何。狐狸用快乐的声音掩饰自己的窘况,极力赞美井里的水甜美无比,并鼓励山羊下来。山羊口渴极了,不假思索便跳了下去。
等山羊喝够了水以后,狐狸才说出它们目前所处的困境,并想出一个一同出井的计划。狐狸说:“你将前脚放在墙上,低下头来,我先踩你的背上去、然后再帮助你爬出去。”山羊同意了。狐狸就跳到山羊的背上,再踏上山羊的两角,用力一跳,出了井口,然后立即逃走。
山羊在井中骂狐狸背约,狐狸转身叫道“老笨货!你如果聪明的话,就应该先看清出路,然后在跳下井去,使你陷入困境的人正是你自己啊!”。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故弄玄虚:
②不假思索: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 )掩饰( )鼓励( )
(3)山羊为什么会上当?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你怎么评价狐狸?
课内语段阅读。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
(2)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_, 。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课外阅读。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刊”陪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利、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刊、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请选出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恨之入骨的原因。()
A. 铁扇公主本是红孩儿的母亲。
B.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铁扇公主因此怀恨在心,想杀孙悟空。
C.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后来反目。
(3)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4)短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