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纬度地区最明显。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图示B地区在一年中≥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
在B地形区,降水的局部差异明显,简述造成该地降水局部差异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B区土地利用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本区的交通建设投资,请说明其主要意义。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又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下列省区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福建 | B.陕西 | C.吉林 | D.安徽 |
图中甲、乙两省有闻名全国的有色金属治炼工业,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为________。
甲、乙两省南部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是什么?
建国后,甲、乙两省湖泊面积锐减,湿地面积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东风汽车制造厂将工厂总部从十堰迁至武汉,从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其原因。
读我国三个地区略图,请回答下列问题丙图所示为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缺乏。
甲图中A地区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________。
乙地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经贵昆线、________线、浙赣线运往丙地。
为减轻丙地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国家采取了资源调配方案,在丙地消费的各种能源中,比重可能将会因此增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009年2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影像资料是通过( )技术获取的,在获取当日,B处盛行风向为( ),判断的理由是( )。
(2)C处的地下水类型是( ),储存该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是( )。
(3)流经①处的洋流是( )(寒、暖)流,受这一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更加( )(干旱、湿润)。
(4)试分析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
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茵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内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脊”、“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 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 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2 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 636万人次。
(1)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2)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3)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业、()业、( )业尤为突出。
(4)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5)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