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棉花主产省区1980~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变化图(图中10省区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读图回答以下各题。(共10分)
(1)从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大幅度增加的省区是 ,这里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从自然条件看,这里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是 。
(2)1990年以前种植面积增加,1990年后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省份是 、 。试推测减少的可能的原因。 。
(3)由图可知,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位于 、 、 。
(4)以下地区基本不种植棉花的是( )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成都平原 |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长江、黄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流向大致为自______向______流,注入______洋。
(2)图中两条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________,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_______。
(3)黄河干流呈巨大的“_____”字形,图中B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______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所以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建成的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水利枢纽。
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________山脉,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其南侧是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___________高原。
(2)②______________,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东侧是有“黑土地”之称的________平原。
(3)③是_________,与淮河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侧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旱地”或“水田”)。
(4)填出图中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④_________省⑤_________(行政中心)
A_________(国家) B________(国家) C________海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
兰州 |
河口 |
龙门 |
陕县 |
利津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3.48 |
6.67 |
33.3 |
37.7 |
24.7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1.19 |
1.67 |
11.2 |
16.0 |
11.5 |
(1)分析数据:读表,黄河流经________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____________(疏松或坚实),植被____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2)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____________”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_______(加快或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_。
(3)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____________。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_,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双选)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
A.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 B.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
C.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D.D地发展海水养殖 |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
(1)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总量居世界第____位。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图中的虚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该线是从黑龙江的_________到云南的_________。该线的东南地区人口__________,西北地区人 ____________(填“稀疏”或“稠密”)。
(3)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______(快或慢),这给我国带来了众多的人口问题。为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基本国策是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