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胡适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胡适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研究《红楼梦》主要运用的是科学的考证方法。他指出《红楼梦》应当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从作者、作者家世以及《红楼梦》的版本进行研究考证。胡适《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情况,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间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三年。
胡适的成果极大地超越了以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为代表的题咏、评点派红学,也超越了以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将红学研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地将其纳入到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1)根据材料,指出胡适的思想主张、学术方法和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介《红楼梦》这部小说,并简述胡适“红学”研究的独到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的制度(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片段
材料2: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回答: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 (3分)
(2)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谈谈《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影响。(4分)
(3)结合所学谈谈古希腊与古罗马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巨大贡献。(4分)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戌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请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措施。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

(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面是历史学者对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研究而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一:“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
结论二:改革后的日本如同一只“由中世纪的大脑指挥着现代化臂膀的怪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6分)
(2)结合改革结果,分别说明结论一、二的合理性。(4分)

(15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结合所学,为什么说“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4分)
材料二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地打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2)据材料,“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能够“狠狠地打击”世界的原因。(3分)
材料三

(3)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结合漫画加以说明。(6分)

(15分)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宏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思想的创新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到了下面的图片,并做了注解。


《孔子讲学图》
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围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


(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注解,概括指出孔子教育的特点。(2分)
材料二治国理念的发展在董仲舒看来,……天具有仁义礼智信,……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2)据材料二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朱熹、李贽是如何对待这一思想的?(4分)
材料三义利观念的进步
“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朱熹
徽商大多习儒出身,他们读书明理,能“审时度势,察低昂,精筹算……利必倍。”……徽商鲍雯,“惟以至诚待人,人亦不君欺,久之,渐至盈余”……明、清两代,徽州之所以建有那么多书院、祠堂、牌坊和其它公益事业,这正是徽商在“明道正谊”的思想影响下,亳不吝惜捐助的结果。
——汪银辉《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
(3)据材料三,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4分)分析后者对古代徽商的影响。(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