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2)据材料二,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二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2014年习近平在欧洲演讲时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下,任何国家的政策措施都会深深影响世界, 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结合史实,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世界 |
中国 |
工业革命与中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对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加入协约国参战,成为战胜国之一。战后列强无视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什么运动的爆发?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中国,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什么?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举例论证) |
( 6 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492 年,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
1601 年,莎士比亚发表 《 哈姆雷特 》
1620 年,“五月花号”驶离英国,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美洲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 》
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 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建立了广大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 1 ) 17 世纪,英国率先到达了新时代的入口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材料中可以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史实是哪些? ( 1 分)
( 2 ) “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历史发展的两大推动力”,结合以上大事年表中的有关事例对此论断做解释和说明。( 2 分)
( 3 )大事年表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近代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史实是什么?结合史实给予论证(提示:分别从两个史实对近代世界产生哪些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 2 分)
( 4 )该大事年表反映的历史主线是什么? 〔 1 分)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外事之刺激” |
“中国的反应” |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
19世纪60至90年代 |
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
② |
1898年 |
戊戌变法 |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
八国联军侵华 |
1911年 |
③ |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
④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①②
③④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