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留下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 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 B.反帝反封建 |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选官须注重才学 |
|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封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 B.鼎鼎有名 | C.三足鼎立 | D.问鼎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