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二: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联系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变革,探究下列问题: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仁"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请用《论语》中的依据原话简单阐释"仁"的含义。假如你生活在宋代时期的长沙,你想学习儒家思想,最好选择去哪一书院?
(2)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一方针主要有利于什么新思想的宣传?运动后期的新思想的宣传为近代中国革命实现哪一重大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14-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发现主要是指什么?
(4)"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哪项主张?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晋之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益加繁昌,安史之乱,江淮独金;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七八【十】年间,咸获安业,自后数十,百年间,西北时有少警而东南晏然,斯民你得休息……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而西北愈轻。"
--摘自南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卷四六《东南县邑民财》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在对外贸易的推动下,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摘自上海市高中历史高三年级实验本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的状况开始出现于何时?
(2)上海是在哪一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进程",请举一例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在上海成立的?
(3)哪一年中央确定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一举措是在怎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实施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在战争与耻辱间,你选择了耻辱,可你将来还是要面对战争。" --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的情形?会议是在哪一次战争后召开的?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除了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近代以来,山东屡受日本侵略,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发生在山东?日本全面侵华时,发生在山东的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的"你选择了耻辱"是指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4)面对强权,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一,指出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读图二,指出当时主要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创立于何时?
(3)读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政府设什么机构管理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对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香港、澳门设特别行政区进行管理,这是哪一方针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