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适应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的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C.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D.首次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他在书中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蒋介石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 B.蒋介石已看透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C.国民政府已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政府已经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下图是一幅漫画《奴化教育:鬼话连篇!》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B.加强初等教育,普及日语和日本皇民意识
C.提高沦陷区人民文化水平,发展经济
D.宣传其“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谬论

右图是《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