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     )
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此处兴师

A.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某宣言中中写道“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此宣言发表时报刊上频频出现的热词是

A.“二十一条”、瓜分狂潮、巴黎和会
B.欧美列强、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
C.“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巴黎和会
D.“二十一条”、 国民革命、巴黎和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徳、日领事公派代表与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面晤,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列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袁世凯有能力控制局势
B.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C.革命党人对列强的积极争取
D.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1907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哀太平天国》一文,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