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略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已本国领土或沿海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漫画《坍塌的桥》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一本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空缺”产生什么影响?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12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在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4分)
(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2分)
(4)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2分)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朝廷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
……
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基本主张。
(2)简述马克思发展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的不同之处。
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等能够说明当时()
A.妇女社会地位地下 | B.官吏生活比较腐败 |
C.家庭手工业占手工业主导地位 | D.丝织业比较发达 |
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受命督办江南军务,总结了与太平军为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的战略思想。他对太平军东征一举,置于次着,率湘军分三路全力进攻安庆,并于四月合围。……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即把湘军大营所设的内军械所加以改组,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虽然仍用手工制作军火,时移势转,渐改为利用机器、动力生产,竞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一家。
材料二江西也“凋敝异常”;特别是沿长江一带,数百里间,不闻鸡犬声。安徽通省破坏严重,从安庆往皖北的宿、毫一带,“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田地荒芜,耕种无人;“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
材料三然而,以富求强的历程十分艰难。不论官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的民用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都要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购买和安装,甚至运转都要受洋人的把持……在军工企业里,资金和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存在利润问题,因此成本高昂,生产效率很低。在民用企业里,因为吸收了商股,产品要讲利润。但又因官府把持,官僚们常常借“官督”之便,侵吞商股,化公为私,贪污舞弊,安插亲信,致使企业管理极为混乱。加上清政府对新式企业进行敲榨勒索,许多企业毫无生机……
材料四基督教文化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它以“优越文明”的姿态,鄙视中国的原有文
化,反对祖先敬奉,排斥儒家学说和传统习俗,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官民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有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的贵阳教案,同治元年的南昌教案……八年的安庆教案、建德教案等等。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教案。每次教案发生后,法国等国外交官立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调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而清政府则是一次次的屈服,以赔款和惩处反洋教人士来结案。……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不但不能平息民、教之间的矛盾,反而使教会更加肆无忌惮,使民众积怨更深,以致光绪朝的教案以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地爆发出来……——以上材料摘自《清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历。(9分)
(2)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
国该如何进行近代化?(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近代“教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教案”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