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右图是某生物的结构模式图。关于此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自染色体变异 |
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该类生物 |
C.该生物的细胞内含有藻蓝素 |
D.该生物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黑色 |
B.鉴定酒精时,滴加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
C.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细胞核变红色,细胞质变绿色 |
D.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只能用O.02g/ml的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
用含有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CO2+H2O→(CH2O)+O2 | B.[H]+O2→H2O+能量 |
C.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 D.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情况。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变化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它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 |
D.图②也可以用来表示处理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 5 min,乙试管变蓝 |
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C.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
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