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假设该实验过程中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 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左侧、右侧或相同)位置处。
(2)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   反应阶段。
(4)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     (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                                          
(5)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6)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_______                 _____值。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有关遗传变异的问题。

Ⅰ.右图示中心法则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的传递方向。
(2)图中②、③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3)能在人体红细胞中的进行的过程是(填编号)。
(4)若某mRNA中共含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G有25个,则由该mRNA通过过程③形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含有________个氨基酸(考虑终止密码子),该mRNA的模板DNA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共______个。
Ⅱ.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经Ⅰ、Ⅱ育出⑤的过程称为______育种,所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
(2)Ⅲ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获得的④一般称作_____倍体。
(3)Ⅴ过程采用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处理③的幼苗,之所以处理幼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3分)图一、图二分别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和某绿色植物夏季日间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①是,它是光反应阶段形成的产物之一,光反应阶段生成的物质还有
(2)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包括两阶段。
(3)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第一次下降的时间区间段为,其原因是由于植物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图一中的②减少,C点与B点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内C3、C5、[H]含量变化依次为
(4)将该植物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最上方的色素带为色。
(5)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根据下列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①②③的生理过程名称:①;②;③
(2)按生物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进行①或②代谢活动的生物叫做生物;按异化作用的方式不同,进行③代谢活动的生物,其代谢类型属于
(3)重要农作物马铃薯能进行的上述生理过程有,人能进行的上述生理过程包括。(写序号)

如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请问:

(1)氨基酸完成a和c过程要通过作用。
(2)葡萄糖通过b过程转变为氨基酸要通过作用,用该过程产生的氨基酸一定是氨基酸。
(3)经过d和c转变成的脂肪,大多储存在、大网膜、肠系膜等处。
(4)f过程主要在内进行。

下图甲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一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乙图是图甲中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到A的原因是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