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女儿枕
凉月满天
母亲抱过来一个枕头,说:给你枕。
我接过来细看,然后大笑。这枕头,拳头大的蓝圆顶,用数十年前流行的女红工艺“拉锁子”,各勾勒了两片南瓜叶,一朵五瓣花,三根卷须子。蓝顶周围又镶了一圈四指宽的果绿布。大红绒布为身,红布身和绿枕顶接壤的地带,又一头用两块小小的菱形花布缝上去做装饰。整个枕头,两头粗,中间细,娇俏,喜庆,憨态可掬,像个小胖美人掐着小腰肢。
我娘的手极巧,她是飞翔在柳润烟浓土膏肥沃的农耕时代的一只红嘴绿鹦哥,若是出身富贵,那便是整日不出绣楼,绣香袋、描鞋样、给哥哥兄弟做丝绫覆面的鞋;即使出身寒门,纳鞋底啦、绣花啦、用高梁杆做盖帘啦、给小娃娃做老头虎鞋啦,无不拿得起放得下。
在做这些针头线脑的活计的过程中,她入神的哼哼唱唱如波平水镜,映照出一个乡村少妇恬静自足的内心。那一刻,她忘了囤里没有余粮,炕席底下没有余钱,将近年关,大人娃娃的新衣裳尚且远在天边,猪肉也没得一斤。好像用一根银针穿上五彩丝线,便能够绣出一个明丽如绸的春天。而我那经常被心烦的她呵骂的惊惶的心也踏实下来,无比安定,守在她的身边,像一只猫咪晒着太阳卧在花丛。
现在女儿已读高中,青青子矜,悠悠女心。人也拔条长开,像竿青竹绽着碧叶。她大了,我老了,鬓边银丝初现,我娘更像根老去的芦茅,银发纷披,一根黑丝也看不见。
今天我颈肩疼痛,卧病在家,渐觉烟气笼人,呛咳流泪,回过神来,劈破音地大叫:“娘——娘——”“喀嗒”一声门响,母亲从她的卧室里冲出来,一迭连声地说:“坏了坏了!”
不用她说我也知道坏了。
撑着爬起来,出去看,她又在熬花椒水!又忘了关火!
昨天夜里她熬花椒水熬到干汤,幸亏我先生凑巧进厨房,替她把火关上。看着今天又被烧得通红的铁锅,我摁着疼痛的颈椎,口气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花椒水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可用可不用,以后把这道工序省了!不要再熬了!”我的母亲好像没听见,开油烟机,开水龙头,开窗,冰冷的西北风扑面迎上。我兀自检查炉灶,排查隐患,过一会儿才随口问:“你熬花椒水干嘛?”
她扭过头来,看了我一眼,说:“我想给你做臭豆腐……”
那一眼让我的心霎时间如同刀剜——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老脸上,是满满的羞惭。
什么时候,她这么老了?
从我记事起,她的两颊就酡红平展,像枚光壳的鸡蛋。农村妇女不懂打扮,平时只用猪胰子洗脸,活脱儿把她洗出一副好面相。可是现在她脸色灰黄枯干,脸上是纵横的沟壑,嘴巴可笑地向里瘪着——安了假牙后特有的情状——一副老婆婆相。
农村苦寒,这几年她都和老父亲一起搬来依附我过冬,刚开始还颇有精神地说我买米费钱,买面费钱,买东买西一概费钱,还想替我当家,我坚决不让。笑话,那是我的家啊我的家。她爱闹,我爱静,她轻浅,我沉重,我们母女,真是天生的眼不对睛。
可是今年我买东西她一概说好,我回到家桌子上已摆好热饭。除此之外,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她的房门紧闭,没有丝毫的声息外泄。她的人生已经结束了征战,她拱手让出生活的所有大权。只保留一点根据地小如鸡蛋,在这个鸡蛋壳里竭尽全力做道场。我每天都能享受到“亲娘牌”的丰盛午餐。
可是今天熬花椒水被我禁止,明年,谁知道又会以衰老为由,禁止她的什么技能?我享受娘饭的机会,就像拿在手头的钞票,只能是越花越少,越花越少。
可是我的娘啊你又为什么羞惭?
你觉得你的衰老是可耻的,你的无力让你无能为力,可是你的面前是你亲生亲养的女儿,你情不自禁露出的惭色,是对我的鞭挞和斥责。
我的自责闪现,她马上把惭色收敛,像是冰皮快速没入水面,把注意力转到我脖子上面,试探地揉一下:“疼啊?”
我不在意地闪开:“没事,老毛病。”时至今日,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已经不再习惯和哪怕是亲生父母的任何触碰。我这个冷情冷心冷肝冷肺的女人。
“哦。”她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我吃饭,午休,午休完毕起来做事,一气埋头到傍晚。她进来了,抱着这个枕头,说,给你枕。我抱着它,又笑又疼。天知道她怎么戴着老花镜,拈着绣花针,针走线缔,做这项对于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十分浩大的工程!
我决定不用它睡觉,要安放茶室,当成清供,明黄的榻上它安详横陈,如同青花瓷盆里水浸白石,九子兰生长娉婷。
可是她说:“要天天枕着睡觉啊,治颈椎病。”
母亲又走了,轻手轻脚回她房间。
暮色四合,一室俱静。
我搂着枕头,像搂着一笔横财。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女儿枕”的含义。
                                                                    
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娘更像根老去的芦茅,银发纷披,一根黑丝也看不见。
                                                                     
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你情不自禁露出的惭色,是对我的鞭挞和斥责”。
                                                                     
结尾说“我搂着枕头,像搂着一笔横财”,“横财”是什么意思?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上日塞。”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森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初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オ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儒,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普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海滩上的隐形杀手﹣﹣离岸流

①夏秋两季,会有不少人去海边旅游。放松一下心情当然是好事,但是你也要注意,其实海边潜伏着不少危险。比如,一些会把人卷进深海的暗流。在2017年7月,广东省阳江市溺亡的几位游客就很可能遇到了海滩上的隐形杀手﹣﹣离岸流。

②据统计,海边90%的溺水事件是由离岸流造成的。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人因此丧生,其中在佛罗里达,离岸流造成的死亡超过了暴雨、龙卷风和限风之和…2012年8月4日,韩国釜山海云台海水浴场突发离岸流,将一百多名游客卷入水中:由于有些离岸流具有偶发性或隐蔽性,因此,在海边活动,人们不留心点儿可不行。

③所谓离岸流,其实就是从岸边流向海洋的高速水流。海浪拍向岸边,总要流回大海,大多数海水会自然退去,而另一些则在特殊的水文条件下,在主浪的两侧,两个并排海浪之间的空隙流回。由于海浪间隙比较窄,宽度有限,需要回流的海水又比较多,就会形成比较高速的离岸水流。这些水流宽度一般不超过十米,长度为数十米到数百米。由于水流很窄,而且水面看起来很平静,所以离岸流很难被及时发现。一旦人正好在它的发生区域趟水或游泳,就很容易中招。它的流速可以达到每秒2米,甚至更快,比人游泳的速度快得多,人一旦被卷入其中,情况就非常危险

④因此,及时察觉离岸流的存在非常关键。其实,人们只要细心观察,离岸流并不难察觉:当成片的海浪像一条线一样涌向岸边的时候,如果这条线中有一个或几个地方截断了看不到浪花,那你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发生了离岸流不过,你千万不要为了确认它,而去冒险验证。

⑤虽然,识别离岸流不难,但是游客要时刻保持警惕是很难的。所以,如果是在旅游区内,你一定要注意警示牌,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玩耍,尽量不要到较深的水区玩耍。如果是在野海滩,你则更要万分小心,如果可能,尽量不要下水。

⑥一旦陷入离岸流中,与它战斗,人们要想逆水游向岸边,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游泳奥运冠军也做不到。你只会被冲得越来越远,并且筋疲力尽。在这种让人几乎绝望的状态下,保持冷静是相当重要的二首先,你要保存体力。随波逐流是一个好方法,当然,你要稍做花点儿力气使自己浮在水面上。如果你穿着救生衣。那是再好不过了:然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有人划船,你可以挥手求助。如果必须自行脱离,你应该向水流的一侧游泳,也就是和离岸流的方向垂直、和海岸的方向平行。由于一般离岸流都不太宽,一旦游出其区域,你就可以游回岸边或由海浪推向岸边。虽然说得很轻巧,但实际游动的时候还是非常费力气的,你需要量力而行。

⑦此外,还有一些人靠着其他方法获救、比如有的人摸着水底的礁石爬回海岸,因为水底的水流会缓一些:有的人抓到防鲨网或者渔民布下的网线获救。

⑧总之,在危难情况下,你要保持冷静,保留体力,用心分析,但不要太过教条,要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才有逃生的希望。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在自然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这能让我们避开很多危险。

(1)分析选文标题的好处。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⑦段的说明内容。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所谓离岸流,就是在特殊水文条件下,一些海水从岸边回流向海洋时形成的水流。

B、2012年韩国因离岸流造成游客死亡的例子,说明有些离岸流具有偶发性或隐蔽性。

C、离岸流并不难察觉,但因水流很0面看起来又很平静,所以离岸流很难被及时发现

D、陷入离岸流中,想逆水游向岸边是不可能的,因为离岸流的流速比人的游泳速度快得多。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心有爱

①学校要交高考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费了,一百多元钱,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②如果不交就意味着他将拿不到辅导资料,无法同步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更不能参加高考前至关重要的模拟考试。

③唯一的办法只能求助于家里,他让回去的同学顺带着去自己家一趟,把交钱的重要性说明白,争取让父亲把钱带过来。

④很快,同学回来了。父亲给他带来的不是钱,而是一张皱巴巴的小字条,歪歪扭扭的几排字,大意是,让他再等个把月,自己已经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了。

⑤父亲的这些安慰,他都快听出老茧来了,已经引不起他一丁点的兴奋了,相反却是极端的厌恶和不满。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着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现在的高中,一路过来的各种学杂费,他从来都没按时上交过,为此,他甚至开始讨厌起父亲,为什么一个堂堂男人,连儿子的学费都挣不来?

⑥他去了校长室,说明了情况,学校答应让他缓交这笔费用。

⑦父亲是一个勤劳且老实巴交的人,曾做过很多活、揽过无数工,可是一年忙到头,还是挣不来几个钱。后来父亲还不小心在做活时弄瞎了一只眼睛,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拮据了。

⑧一个多月后,他决定回家去要钱。回家要过一段江面,需坐十几分钟的轮渡。那天,过江的人很多,轮渡上挤满了人,他找了一个视野不错的位置站定,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吐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景甚是美丽,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⑨有一条游轮从远处慢慢驶来,朝轮渡发出避让的鸣叫声,这是这段江面上每天都要发生的一幕﹣﹣无数乘游轮的旅游者们都会在经过此地时,放慢脚步,以便于饱览两岸的美丽风景。

⑩此时,游轮上的游客们在兴奋地指照留影,几分钟之后,他突然着见一只小船,更准确地说是一务农村过年用采宰杀年猪的“杀猪盘”,朝游轮迅速靠近了过去,“杀猪盘”里坐着一个人,虽然游轮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它船舷两边的水流依然很湍急,此时江心的波浪也很大,“杀猪盘”刚一靠近,就差点被游轮带起的波浪掀翻,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杀猪盘”里的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深不见底的长江江心呀,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⑪但那个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奋不顾身地一边使劲划动手中的桨极力在起伏的波浪中保持平衡,一边熟练地从“杀猪盘”里取出一每软梯,瞅准时机,使劲朝游船的甲板上扔去,反复几次,他终于成功了一一将软梯架设在“杀猪盘”与游轮之间,顺着软梯,那人背着一个大包爬上了游轮。

⑫之后,他开始从身后的包里掏出矿泉水、茶干、瓜子、火腿肠…原来,他是一个在江面兜售小商品的“货郎”。

⑬汽渡上有经常来住于两岸的人,说,那个“货郎”是一个不要命的老头,胆子大得惊人,好几次要么不慎从软梯上掉下来,要么被大浪掀翻落入江中,要不是游轮上的水上警察及时施救,他早就葬身江中了。可是活过来的他,还是继续干这活,像索马里海盗似的,神出鬼没。

⑭又有人说,利欲攻心嘛,要钱就不要命,但真还能赚一些钱,因为来往这里的游轮般都是从上游下来的,好几天都不靠岸,游客们都需要食物和水,而游轮上的要比“货郎”的贵好几倍,谁不愿意买?

⑮说话间,那个“货郎”已经做成了几笔生意。下了游轮后,他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此时,轮渡已经与“杀猪盘”近在咫尺,他大致可以看清“货郎”一一那是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当“货郎”转过脸来,计划着朝轮渡上的人推销商品时,他看到了一只令他震惊的眼睛一一瞎的

⑯天呀,他居然是父亲。原来,父亲上次说的赚钱的好门路居然是冒着死亡的危险,在江面上当“货郎”。

⑰但他不敢朝父亲喊,他怕这一喊会让父亲乱了阵脚一一在这波涛汹涌的凶险江心,父亲是无论如何不能乱了阵脚的。他侧过脸,躲进人群中,不想让父亲认出他来,可他的眼泪,却在刹那间无法控制地奔涌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选文第⑤段、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①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罩着他……(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禁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叶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最甚是美丽……(从描写角度赏析)

(3)品味选文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杀猪盘”里的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深不见底的长江江心呀,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4)选文第⑬⑭段两次写到别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标题“江心有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主题,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⑦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交代了父亲谋生艰难,为下文他去心做“货郎”埋下伏笔。

C、选文第⑪段运用了动作描写,除了写出父亲用软梯爬上游轮的动作之惊外,也可见其动作之熟练,说明他不止一次做这件事。

D、选文在刻画父亲形象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父亲吃苦耐劳、责任感的高大形象,使情节富有波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张璇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1)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3)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4)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①这一次,是父亲的手握在母亲的手里。

②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琢出来的作品。

③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④“要喝水吗?”母亲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⑤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父亲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⑥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父亲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⑦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母亲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母亲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⑧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也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吹了一口神奇的气,什么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⑨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⑩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开始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⑪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⑫母亲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  

暗线: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4)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6)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