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表明这时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一组数据:

两接点间的温差/℃
0
1
100
200
300
500
800
1000
1700
电路中的电流/A
0.000
0.001
0.064
0.142
0.229
0.417
0.731
0.956
1.78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电路中的电流随两点间的温度差的增大而       ;而且电路中的电阻是           的;(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2)这样的热偶电路其实相当于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
(3)由热偶电路中电流随温度差的关系可以制成热电偶温度计,由上述数据可以判断,热电偶温度计与常用水银温度计相比,优点是:              ,缺点是:热电偶温度计所显示的刻度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热电偶电路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能量的转化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方法与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方法相接近。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同时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小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硬纸板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弯折或向后折。
(3)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是”
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

(3)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_ (选“A”或“B”)处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3)根据本探究还可以获知,用哪种材料来吸收噪音效果最好?答: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材料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答:

如图一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一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 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30
像距v/cm
35
26
22
20
18
17
16
15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