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
|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
|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
|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
|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坚持“中体西用” |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关注西方科技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