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使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处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