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870年~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此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 )。
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
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
进口(单位:亿美元) |
出口(单位:亿美元) |
差额(单位:亿美元) |
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 |
1951年 |
9 |
12 |
+3 |
196% |
1997年 |
1 436 |
1 820 |
+404 |
310% |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 B.设立经济特区 |
C.浦东的开发、开放 |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