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B.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B.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反抗外来侵略 | D.救亡图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