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
新文化运动中,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方面都显示其重要意义的是
A.《敬告青年》 | B.《狂人日记》 | C.《文学改良刍议》 | D.《文学革命论》 |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在政治上实行
A.人民民主制 | B.君主立宪制 |
C.苏维埃体制 | D.民主共和制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这里所说的“第一期”,指的是
A.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 | B.曾国藩等发起的洋务运动 |
C.张謇“实业救国” | D.康有为等发起的维新变法 |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形成这种诗歌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
A.科举制度助长了吟诗的风气 |
B.现实动荡影响了创作风格 |
C.史学出现了用诗歌写作的倾向 |
D.西方民主思想渗透到文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