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 D.庄子的齐物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竞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二战后,美国所推行的“冷战”政策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德国的分裂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