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西方资木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这是历史进步。有人说,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不能再仅仅从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立场去审视,否则就会对这段历史作出消极、 片面、情绪化的结论。对这段历史只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去重新评价,才能对近代中国有更为木质的认识。
—《历史新知识》
材料二许多学者认为,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帝国主义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一切社会制度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最早促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但是,这种现代化是被严格地限定在是否有利于殖民统治范围之内的,即:不改变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只在某些方面做某些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的调性 ,是极有限度的资本主义变革。这个意义上的现代化是不充分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则是要突破帝国主义所允许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
—《历史新知识》
材料三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这样写道:“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么来说,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血伤心?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遭到贴木儿的蹂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关于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的观点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相近?
(3)你对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又处理411件事。
请完成:
(1)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 什么特点?

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请分别从原因、内容、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它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