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4分)
民主化的进程是反对专制、争取公民权利的斗争历程。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要求取消一切镇压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项自由的反动法令,使人民获得充分的自由权利……等等,而要做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要求立即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包括一切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在内的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的临时的中央政府。”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
一位学者指出:“从民主政治的形式上看,目前我国至少有两种形式的民主,一是我们熟悉的选举民主,二是协商民主。我国选举民主具有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发秩序,相结合的双重特征,二者相辅相成。……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中还具有浓厚的协商民主特征,协商民主早就存在,但在民主形式上是一种新的归纳。”
(1)图反映出克里斯提尼什么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哪些作用?
(2)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3)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的政治主张?为实现这一主张,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政治斗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有哪些发展?
文明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9分)
图铁犁铧图牛尊
(1)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根据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3)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结构的内容及其特点。
图北宋都城城市布局
(3)城市的繁荣是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出现新的因素。根据图和文字材料,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4)近代,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嬗变,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至1919年,中华文明在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方面取得了哪些发展?
(24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材料二:毛泽东题词“实事求是”
材料三: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试举出毛泽东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危机或困境中拯救出来,走上正确道路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一决定。
(4)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