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闇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去。 
时勉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四号,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选自《明史·李时勉传》,有删节)
【注释】①谅闇:也作“凉阴”,指帝王居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缚以来,朕亲鞫:审问
B.不相值:遇到
C.疏何语?言之趣:知趣
D.帝闻言,色稍霁:消散、缓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中时病,抵地是臣尽节于陛下日长
B.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几三千人求人可使报秦
C.衾裹足纳桶中臣供养无主
D.候舟发使人复葺南阁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B.李时勉上书言事,惹怒了仁宗皇帝,又不屈服,因此被打得几乎死去。
C.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D.宣帝继位命令李时勉详细陈述触犯先帝的事情,可李时勉只陈述了六件事就因为过于恐惧记不清其他事了。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诸 生 贫 不 能 婚 葬 者 节 省 餐 钱 为 赡 给 督 令 读 书 灯 火 达 旦 吟 诵 声 不 绝 人 才 盛 于 昔 时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2)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侏儒记
杜文和
某居室,有一侏儒,二三尺高矮,平素寡言,淡交往,少与人谈笑。易怒,别人笑他不得。然而他也有知交,约六七人,一式的侏儒。六七人昂首阔步于闹市,引众人相顾惊愕,他们自己则浑然不觉,端容正色。偶尔也去郊外原野,唯此时,四顾无人,方显出少有的活跃,奔跑大乐。待到返回居里,遂又恢复先前的缄默。
这侏儒精盆栽事。一庭院陶盆、瓷盆、土盆,全树以怪木:榆桩、病梅、偃柏、蟠松、倒杉……这侏儒常执剪掌刀,揣度盆中树木,时不时施以手术,或假以棕丝,束缚蟠扎。邻人或曰:“人似老孩子,老孩子调教小老树。”这侏儒并不置辩,依旧日日侍弄他的树。
穷数十年功力,盆景艺事大成。一矬松,躯高二尺,摩其干坚韧滑泽,叩之锵然,披枝横迤怒走,短针戟指,底根皆骨出。一虬柏,扭干作数结,枝一往几折,盘旋成荫盖,皮若黑蟒老鳞。一偃桧,枝干委地旁引数尺。满庭院盆栽,老、瘦、怪、古,盈缩一隅却蓄百仞之势。
忽一日,有老叟过此,侧身院中,注视良久,遂自语:“缩龙成寸,蛰伏中暗蕴升空破天气概,豪气干云;弯弓委屈,一身劲势犹在,虽侏儒而心胸广。”这侏儒当即有泪泫然,双手捧古柏给那老叟。
请分析侏儒的心理特征。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本文写侏儒,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司 马 懿 与 诸 葛 亮 相守 百 余日 亮 数 挑 战 懿 不 出 亮 乃 遗 懿 巾 帼 妇 人 之 服 懿 怒 上 表 请 战 帝 使 卫 尉 辛 毗 仗 节 为 军 师 以 制 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朝代)的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①,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②。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③。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④,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⑤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⑥拟议,祗⑦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⑧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⑨。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①屹屹:高耸出群的样子; ②都聚:都市。③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④褫(chǐ):剥夺。襕(lán)幞(fú):襕衫和幞头。襕衫为古代士人之物,明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幞头是士人所戴的帽子。⑤墐(jìn)户:用泥土涂塞门窗。这里谓紧闭家门。 ⑥繙(fān)讨:反复研讨。⑦祗:只。⑧蹔:同“暂”。⑨旧绪:旧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没,子畏犹落落落落:大方的样子
B.取前所毛氏诗治:研究
C.主司出,同讯于廷逮:等到
D.大兴寄遐邈率:大概,大略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
①殊不屑事场屋②褫襕幞,烧科策
③若勿售,一掷之耳④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
⑤不复辩,与同罚⑥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点,后来两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
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
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⑵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
⑶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其能,故谓之染溪。予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也。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买之,为愚泉居:居住 B.灌水之有溪焉阳:北面
C.夫水,智者也乐:喜爱、爱好 D.无以利世,而适于予类:像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其能,故谓之染溪。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勾践之困会稽而归
C.故更为愚溪入愈深,其进愈难
D.南为愚亭而予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作者委婉地表达对黑暗政治抗议的一组是
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②予虽不合于俗
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⑤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⑥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
B.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作者把“愚”字强加在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溪、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
C.文章第四段,写到宁武子和颜回,说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做出了与事理相悖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羞愧。
D.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和描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帖,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慰问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君自民谢:谢别
D.吾系相国故:故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贳貣以自污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今相国乃利民 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黥布叛乱时,坐镇关中,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诸臣接连谋反,而萧何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翻译下列句子
(1)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2)民所上书皆以与何。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