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对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B.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C.经济发展呈现“滞胀”现象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
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
B.资本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 |
C.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世博会是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先进文化、最新科技和产业的舞台,下列发明创造,最有可能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的是()
下列现象,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不相符合的是()
A.“乡村建起了厂房,城镇竖起了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 |
B.“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 |
C.“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
D.“中小企业在垄断企业的阴影下生存,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