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有人称电影是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首映于

A.伦敦 B.柏林 C.纽约 D.巴黎

罗素说:“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