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国以来,中国、苏联、美国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1950年)
材料二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摘自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三
在外交方面,勃列日涅夫奉行霸权主义,…… 70年代中期,苏联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加紧了苏美争夺。
——摘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20世纪40年代,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请指出其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苏联的执政者是谁。并指出其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及中国方面对此事件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的国内条件。此时,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简述中美关系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国家权力
国民立法议会
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 1960-1979 年移民
1960 年开始, 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 在60 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哲人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20世纪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顽强不屈,艰苦抗争,并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思想理论及其实践引领时代进步,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李大钊认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4)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二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1分)
(5)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4)请列举两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在文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人物及作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