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了太空新秩序。他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
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请回答:
(1)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核工业和宇航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有近30万人到国外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已达10万人。在不断完善留学政策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指导方针,使出国留学工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1996年,国家教委决定全面试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选派新办法,选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1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高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规模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2)你认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哪些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经验?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材料三 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发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及其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马克思和恩格斯图2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3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图1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大理论贡献是什么?其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2)结合图2、图3,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大贡献分别是什么?(2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就革命道路而言,他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4分)
(3)对此你有什么认识?(2分)
下面四幅与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关的图片揭示了科技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都是在19世纪。简要分析导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类似历史条件。
(2)电话和汽车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发明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4)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