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中国经济发展及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围绕“新型城镇化”主题,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与学习。请你参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城镇化率状况
注:国际上,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在80%以上。201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
城镇化正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衰落甚至消失,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几近失传。
对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1:传统村落承载着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城镇化过程中要完整保留其原始面貌。
观点2:新型城镇化就是让农村发展成城市,传统村落没有保留的必要。
你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请任选其中一个进行评析。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2013年11月13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邢台市威县女孩刘云锐,六年前父亲去世,她带着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上完中学。2014年高考中被石家庄学院录取,她带着妈妈上大学,勤工俭学,一边求学、一边照顾妈妈。她的故事引起了河北电视台和《牛城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打动了无数读者。
(1)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
(2)就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传统孝道伦理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依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徐本禹自愿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知识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之歌;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其任职期间小岗村有诸多发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他们的业绩,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党员的崇高境界,他那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学习。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