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
(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作燃料提供反应所需高温外,还能   
【含量测定】甲同学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3CH4+4Fe2O33CO2+6H2O+8Fe ,浓硫酸有吸水性,碱石灰不仅能吸收水而且能吸收CO2。(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
②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
③点燃C处酒精灯;
④点燃A 处酒精灯;
⑤分别熄灭A、C处酒精灯;
   
⑦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4)步骤②的目的是    ,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   
(5)反应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6)装置F的作用是   
(7)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偏大”、“偏小”或“不变”)。
(8)实验后,甲同学根据装置    (填A、B、C、D、E、F)的增重分别算得样品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9)乙同学将10.0克粗还原铁粉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共产生0.3克气体。计算该粗还原铁粉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某金属粉末由铁、铜、铝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粉末由什么组成?

【查阅资料】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提出猜想】

猜想Ⅰ:该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该粉末由   组成。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   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   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 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拓展应用】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丽家里的下水道被毛发、食物残渣等杂物堵塞了,她爸爸买了一瓶管道通回来,经过短时间的浸泡使用,堵塞的下水道很快就疏通了,管道通是怎样使堵塞的下水道变得重新疏通呢?小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决定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管道通的成分及性质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管道疏通剂的说明书: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固体和Al粉

2.NaOH溶液会与Al发生反应生成NaAlO 2

【实验模拟】在实验室里,小丽取出了一些NaOH固体和Al粉混合后,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到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且试管壁发烫.

对于试管壁发烫的原因,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可能是   的原因,也可能是   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产生的气泡可能是什么气味?

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1.小李认为该气体是氧气,小张认为是氢气.

2.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外,还可能是   

【验证假设】

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气体的收集方法叫   .小丽在用该方法收集气体时,等大量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收集,其目的是   

小李拿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满气体的B试管中,如果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将看到  现象.而现在发现B试管中的气体能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该实验现象证明了小张的猜想是正确的.

经试验确定A试管中反应后只有NaAlO 2一种溶质,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原理分析】

对于Al为什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原因,大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猜想,小李认为,Al的金属活动性排在H之前,所以置换出NaOH"分子"中的"H".但他的观点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因为   

小丽猜想是Al的性质比较特殊的原因,经过网络查找,大家终于明白了疏通反应的原理.

【交流反思】根据上述实验及NaOH的性质,请你提出一条保管或安全使用管道疏通剂的建议:   

燃烧既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某小组在学习物质燃烧条件时进行了探究。老师提供了如下物品;①酒精灯 ②铜片 ③火柴头 ④火柴梗 ⑤沙土 ⑥三脚架

【查阅资料】火柴头的着火点是260~280℃,火柴梗的着火点为350~400℃。

【实验探究】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探究三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拓展与应用】

(1)炭火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燃烧放出的   

(2)如图三个实验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一是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二是在聚光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三是在电热丝加热条件下发生的,这三个实验的条件虽然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使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 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铜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   (填序号)。

①CO 2②H 2③Cl 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 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 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 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 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