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__________带,C_____________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塑造 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C、D两处,属于向斜的是,判断理由。
(2)我国的渭河平原属于图中的。
(3)寻找石油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处。
(4)图中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 作用(内力或外力)造成的。
(5)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6)C地成山的原因。
(7)D地成谷的原因。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3)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__的观念和____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