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歌词“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启发我们( )
A.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求同存异 |
B.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C.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
D.要听父母的话,绝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兴国之要
③实现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
④必须把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教育摆在首要地位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这说明()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 B.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上升 |
C.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 D.我国已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问题 |
一个跛脚的残疾人,被大火围困于楼内,眼看就要被烧死。四肢健全的盲人和眼睛完好的跛脚残疾人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盲人背着跛脚的残疾人,跛脚的残疾人指路,两人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越多越好 |
B.集体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其成员数量的多少 |
C.事业的成功主要靠个人的顽强拼搏 |
D.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
“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诗告诉我们
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A.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提供保障 | B.没有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安定 |
C.承担责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D.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