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
B.左,乃陷大泽中大泽:大河。 |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溃围:突围。 |
D.乌江亭长船待船:拢船靠岸。 |
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 3分)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慷慨悲歌。 |
B.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对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估计自己不能脱身了。 |
C.在东城快战中项羽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但项羽还是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
D.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乌江,可是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并且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 |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曰:“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倨:傲慢 |
B.坐草场火系狱系:牵累 |
C.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 |
D.九人,素善捕盗者素:向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C.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
D.①吾令汝为贷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怨仇 |
B.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或:有人 |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徒:白白地 |
D.请益其车骑壮士益:增加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②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③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④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⑤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⑥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与母亲姐姐等人逃跑到齐国去.以屠宰为业。 |
B.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一系列的举动打动了他。 |
D.聂政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2)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记室,尤加礼异典:主管 |
B.坐贬连州刺史坐:受牵连,犯罪 |
C.率多禹锡之辞也率:大致,一般 |
D.禹锡衔前事未已衔:嘴里说着 |
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刘禹锡各方面才能的一组是()
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②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③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④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⑤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⑥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首次被贬官,是因为他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改革失败,他被贬连州,又改贬到朗州。 |
B.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十年间,创作了不少民间俚曲。他依照诗人的写法,创作新歌词入民谣,并教人歌唱。 |
C.刘禹锡因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念及刘禹锡母子之情,改授连州刺史。 |
D.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游玄都观诗》,诗中有怨忿之句,人们钦佩刘禹锡的诗才,而不赞赏他的人品。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2)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辛,亦国冢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 |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观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
B.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
C.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
②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选自陈寿《三国志》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成武侯,假节假:给予 |
B.曹公必重德将军德:品德 |
C.济以穷来,主人无礼穷:困厄,走投无路 |
D.长享福祚,垂之后嗣垂:流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然后称兵以向江汉 |
B.袁术之在南阳也此万全之策也 |
C.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表许之而不至 |
D.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知嵩无他意,乃止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刘表“儒雅”的一组是( )
①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
②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
③少知名,号八俊。
④众闻之喜,遂服从。
⑤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⑥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
A.①⑤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表在做荆州刺史时,趁山东兵起,带兵驻守襄阳,并击败袁孙联军。 |
B.天子定都许都,刘表暗中与袁绍勾结。治中邓羲进谏刘表,但刘表不听,邓羲辞官离他而去,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 |
C.太祖与袁绍对峙官渡,刘表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韩嵩和刘先认为,由于刘表实力不济,为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不如投降太祖曹操。 |
D.刘表的部属韩嵩从曹操那里回来,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德,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操。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操游说,要杀掉韩嵩。后来把韩嵩随从人员拷打至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知道韩嵩无他意,才停止。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豪 杰 并 争 两 雄 相 持 天 下 之 重 在 于 将 军 将 军 若 欲 有 为 起 乘 其 弊 可 也若 不 然 固 将 择 所 从 将 军 拥 十 万 之 众 安 坐 而 观 望 夫 见 贤 而 不 能 助 请和 而 不 得 此 两 怨 必 集 于 将 军 将 军 不 得 中 立 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②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