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左图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3)比较我国青海省和图中C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
(4)试列举两图所示区域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类型。
(共12分)读图“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这个过程被称为,衡量该过程最重要的指标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建设了城、开发了,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
(3)该城市于最初形成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
(4)图b中有A、B两个自来水厂,布局合理的是原因是。
(5)逆城市化现象目前主要出现在国家,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共10分)读图“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表“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2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现谷底荒漠、北壁林术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读图,回答:
(1)判断下面的剖面图与地形图中哪一条剖面线吻合:
A. A---A’ B.B---B’ C.C---C’
(2)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3)图中最高的等高线是米,最高.最低两条等高线垂直高差为
米。
(4)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海拔至米之间的高度修建。
(5)计划在D处修建水坝,若水坝在图上的长度为0.5厘米,则水坝的实际长度应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