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图甲)、年降水量(单位:mm)与农业分布图(图乙)。
材料二 英国、中国城市化过程图(图丙)。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业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英国河流短小,但航运价值较大,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与我国比较,英国城市化过程特点。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材料二图8是中国新能源分布图
(1)读图8,至少说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新能源。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我国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请例举措施。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该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13、图14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图中看出,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