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
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就风格而言,这首词属于(    )。
开篇“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气冲斗牛”,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②筑:古击弦乐器。③灞桥:在长安东面的灞水之上。④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南郊。
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 舜 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分)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一声横笛锁空楼”中“锁”字用词精当,请结合诗句对“锁”字作简要赏析。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