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 A.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 | B.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
| C.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 | D.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
《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根源是()
| A.战争形势下无暇顾及 | B.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
| C.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 | D.超越了农民战争范围 |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 A.胜利北伐 | B.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斗的胜利 |
| C.占领南京 |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东桂平县武装起义 |
| B.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
|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 D.天京事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 |
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
|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 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 |
| 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 |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